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5698|回复: 1

金陵酣梦长

[复制链接]

91

主题

386

回帖

1万

积分

北冰洋

积分
10986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04-12-7 22:02: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金陵酣梦长

——黄金假面人

  常常看到书上在讨论上海如何如何摩登如何如何怀旧如何如何罗蔓蒂克;又总在时尚杂志上见某某国际品牌进军中国,在北京、上海、广州、长沙几大城市上柜;电视上偶像们青春们总是在外滩谈恋爱在淮海路吵架。那边厢十里洋场“春风得意马蹄轻”,这边厢秦淮河畔“浓香吹尽有谁知”。我在南京住了七年,由不得替南京委屈起来——泱泱一个“六朝胜地、十代都会”,无论如何也不至于毫无可说之处吧。
  如此这般气咻咻意昂昂地开了头,忽而又犹豫起来。网上有篇著名文章列举当今白领小资的标准,说是喝咖啡要去“星巴克”,买家具要去“宜家”,吃冰激凌定要“哈根达斯”,看书要看张爱玲和杜拉丝。呜呼哀哉,南京没有星巴克没有宜家也没有哈根达斯专门店,于是似乎注定与“格调”、“品位”、“时尚”之类的词搭不上边,张爱玲和杜拉丝倒是容易,但南京人火了,反正是俗了,就不看!
  就这么个没情没调自怨自艾的南京,细想起来,还是别有滋味的。管他是什么样的滋味呢。
                                  
  中山陵及其东郊一带是南京人最大的骄傲——你上海有这么大气这么幽雅的景区么?没吧?没就上咱这儿来玩。南京人还是很善良好客的。于是节假日总有一拨一拨的男女老少爬在中山陵巍峨的台阶上,操各地方言赞叹着,当然也包括上海话。他们好不容易爬到无数层台阶的顶端,终于一睹孙文先生的石棺,然后又好不容易地爬下来,心满意足地呼啦呼啦离开了。南京人也许一辈子也爬不了第二次中山陵的台阶,除非他是为了锻炼,不然他即使是陪外地人来,也只会坐在底下等着。南京人到东郊真正喜欢去的地方却不是中山陵。阳光灿烂的午后许多人坐在音乐台的石阶上聊天看书喂鸽子;小雨蒙蒙的日子也会有年轻的恋人在郁郁的山林里漫步;秋天灵谷寺的桂花开了,空气中暗香浮动;到了乍暖还寒时候,梅花山漫山遍野缤纷的梅花,南京人拖儿带女呼朋唤友前来赏梅踏青,倒是别样的风雅。虽然他们大多只是在梅花树下啃鸡腿或打牌,并没有吟诗斗草,但不管怎样,熙熙攘攘的南京人在紫金山的映衬下,总算有了些独特的古雅气色。理直气壮了起来。
  跟上海人比起来,南京人似乎更多一些接近大自然的机会。阳春三月可以在明故宫那有名无实的空地上放风筝;夏天则可荡舟玄武湖,看“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南京的秋天美丽而短暂,你得去爬一次栖霞山,仅这名字就是诗意的,满山红叶恰似红霞栖于山头;冬天除了赏梅还可赏雪,这是就南京的出息,夏天举国闻名的热,冬天却还是会下几场好雪。这样一个四季分明的城市,怎不耐人寻味?
  当然这也证明了南京人比上海人闲,上海人不分四季争分夺秒赚钱的时候南京人却还有那些个闲工夫,可见别人说的不错:南京的生活节奏起码比上海慢两拍。在这个世纪初的时代,悠闲的人是可耻的。南京人有些讪讪的不好意思了。可花还是要赏的山还是要爬的,南京人关起门来自己偷着乐。一个城市的舒不舒服也跟鞋一样,穿的人自己知道。
  偶尔得知,南京有个地方叫牡丹里,还有叫玉兰里的,还有梅花里、茶花里。真正颇有闲情雅趣。
                 
                 
  新街口和湖南路新街口有几家南京最大的商场,这两年家家都搞得富丽堂皇引人入胜,着实替南京人长了几分脸。记得前年我们有个外教,二十几岁的日本女人,很美丽,也很会打扮,象足了《GTO》里面的松岛菜菜子。这位“松岛菜菜子”老师来南京后第二个星期突然兴奋异常地告诉我们,她在一个叫新街口的地方发现一个很棒的大商场,叫新街口百货商店。我们一起笑起来,然后跟她说还有更棒的呢老师您应该去“金鹰”。她问为什么,我们答:为什么呢,不知道啊,反正金鹰感觉更好。南京人微妙地把新百和金鹰区分开来,讲格调的一般爱去金鹰,那里的东西比较时尚一些,尤其适合年轻人,年轻又有钱当然更好了,所以白领比学生更多。他们都认为新百太土了,只有他们的妈妈才去。妈妈们通常的确是喜欢去新百的,她们说金鹰太贵没意思。到了东方开业以后,大家就不觉得金鹰贵了,因为东方更贵,于是南京人从东方转了一圈两手空空出来,进了金鹰不由感到金鹰还是颇有些价廉物美的东西的,转眼大包小包。不过前几天看到杂志上说东方的营业额很好,看来南京还是不乏有钱人的。况且既然去东方购物成了可以向别人炫耀的事,那即使是刚工作没多少积蓄的女孩,花几百元买一件东方的T恤,也是值得的吧?
  学生喜欢逛湖南路,那里一家接一家的小店,衣服和饰物既时髦又便宜,最合学生的口味。每年湖南路最热闹的时候是平安夜,整个一条步行街上全是人,磨肩擦踵的,年轻人居多,好象很多大学生就爱在这里和恋人度过平安夜,手牵手逛店给对方买份礼物,肚子饿了就拐进狮子桥吃东西,很有节日气氛,也省钱。这个时候会有很多小孩在湖南路上卖花,反正满大街都是情侣。但他们的生意并不一定好,因为许多女孩手上已经有花了,一大捧比他们卖的好看多了。气球倒卖得很好。
                 
                 
  茶社和咖啡馆南京多的是茶社。南京人永远有闲情逸致的。在南京,茶社和咖啡馆很少能泾渭分明地划分开来,往往是那种既可以喝茶也可以品咖啡的去处,甚至还有简餐或小食。约请别人去那种地方的时候,南京人通常笼统地说:“去喝茶吧。”哪怕他准备来杯咖啡。也许还是爱喝茶的多吧。
  南京的茶社真正很多,常常在短短一条街上就能找出大大小小的几家来。比如上海路,几百米内就有“雨人”、“长青藤”、“常春藤”、“一问”、“猫空”,家家都情致动人,令茶客难以取舍。无论什么时候走进南京街头一家茶社,总能看到生意颇好的景象,叫人怀疑南京人怎么这么有时间和有闲钱。其实南京人的确有时间,他们下了班就是下了班,多半不用赶着去兼职或加班,当然可以约了朋友去茶社喝茶聊天打扑克;至于钱,您倒不用太替南京人担心,南京的茶社和咖啡馆平易近人得令人感动,不管多有名多大门脸的茶社,一壶茶或一杯咖啡多半不会超过二十五元。至于象汉口西路的老猫空茶栈,常年打着“所有茶饮一律十元”的牌子,花十元钱在猫空的小木楼里坐一个下午,喝点酸酸甜甜的果茶,看完一本彼得。梅尔的《山居岁月》……在南京竟可以把雅致的生活过得如此轻易。
  最中意的是青岛路上的“半坡村”。伴着清脆的铃铛声推开门,再踏着木梯循级而上来到二楼,仿佛跌进了一个奇异的世界,墙上挂着泛黄的月份牌,墙角有古旧的留声机,你晃若置身三十年代的城市角落,依稀听见一个奇女子在唱着靡靡的歌。其实爱怀旧的都是些什么都没经历过的年轻人。光顾半坡村的经常是近在咫尺的南京大学的学生,而直到我毕业后,与昔日同窗会面,依然爱选在学校旁的半坡村。这个时候,嗅着空气中曾经熟稔的咖啡香气,谈笑着当年旧事,年轻若我们,也终于有了些微怀旧的资格了。一楼则有一面墙那么大的投影电视,主人有时放映些电影或音乐会,但看到最多的是满屋子的人围着那面墙在看足球赛,于是在楼上喝咖啡的时候可以凭楼下传来的欢呼或倒彩来判断中国队是否又进球了。人太多,常有人倚着吧台站着看,手里拿着啤酒。
  南京的茶社有个大缺点,就是供客人消闲的杂志太旧,虽然都是些《时尚》、《瑞丽》之类的书,可一看却往往是早已过时的“时尚”,并且书本身也被翻得又旧又脏了。还有件可怕的事,往往看到有人在那般衣香鬓影里点一碗面条呼呼地吃,或啃一碟南京鸭头。但你得承认,那鸭头看上去美味极了。
                 
                 
  亨利的批萨,黑猫的蛋糕看到PIZZA HUT排队排到大门外面的景象,其实你大可笑笑离开,要吃批萨,去华侨路的“亨利之家”好了。穿过幽暗的走廊,便好象来到了欧洲某个城市的小餐馆,因为这里永远充满了大鼻子蓝眼睛的客人,他们对着热乎乎香喷喷的食物展露着近乎天真的笑容。这里的西餐很正宗,从开胃汤和头菜开始,你一边享口腹之乐,一边看吧台上方的电视机里在放《猫和老鼠》,看到那倒霉的笨猫又被老鼠给捉弄了,你呵呵地笑着仿佛一个乐观而好胃口的法国人。
  新街口附近还有一家很精彩的西餐馆叫“黑猫”,颇有年代。别的菜式倒也还罢了,十元钱一块的黑猫巧克力蛋糕格外经典,厚厚软软的巧克力趴在烘得松松的蛋糕上,一并散发着浓郁的甜香,还有微微的苦味,迷人极了。就着一杯清淡的咖啡,吃一客蛋糕,十分不错的下午茶。临走你可以和别人一样在墙上那件印有长尾巴黑猫图案的T恤上签上自己的名字,替你的胃表达一下满意之情。另一面墙上是一面鲜红的国旗,煞为夺目。
  要方便而简洁地解决晚餐的话,长江路口的“西部牛扒城”就很好。点一份二十几元的套餐,不一会儿,滋滋作响的铁板,还有浓汤、面包、蔬菜沙拉、红茶,就上来了,足够一个人吃饱。这个时候你心满意足地欣赏起店内的布置来:裂缝的粗木桌椅,生锈的铁锚,狰狞的牛羊头骨。你甚至可以相信,下一秒钟走进来的将是一个象基洛。李维斯那么英俊的、真正的牛仔。“西部”的恼人之处就是它的嘈杂,饶舌的音乐加上鼎沸的人声,能叫你刚喝下去的酒立刻涌到头上。不过,就象日落时分歇下骏马,走进驿站的小酒馆,你也变得率真热情起来。
  要吃日本菜,“梅里竹虎”很好,店里的小妹都会用流利而嗲气的日语跟客人打趣,喝不完的高级清酒可以存在墙角的木架子上下次来喝。户部街上的“大林料理”更正宗又便宜。中心大酒店的“和风日膳”味道却不佳。至于“无穹花”的韩国火锅、“里约人”的巴西烤肉、中心大酒店越南餐厅的越南乳鸽,都可圈可点,值得品尝。南京不需要太多的外国餐厅,有好滋味的几家就足够幸福了。
                 
                 
  饕餮的土著人比起外国菜,南京的本地小食更别有魅力。
  在热闹的街头,你一定会看见两三个衣着入时的女郎,围坐在一只铁锅边,如入无人之境地吃着旺鸡蛋。那是一种没有孵化成功的鸡蛋,剥开来,有鸡有蛋,还流着水,南京人说那是无比鲜美的,外地人看来却有些毛骨悚然。女郎们翘着涂了蔻丹的手指,把那面目可疑的东西送进嘴里,一个接着一个。有时从嘴里吐出一撮细软的鸡毛,那情形的确奇异。
  大街上另有一些人,举着几串淋了厚厚的辣椒酱的臭豆腐,边走边不时歪着头从竹签上咬下一块,汁水淋漓地吃着。那味道实在不好闻,可他们咂咂有声的样子告诉你,味道好极了。
  满街都是鸭血粉丝店,甚至有自称某某连锁店的,煞有其事的样子。生意确是格外的好,男女老少都在里面要一碗热腾腾的鸭血粉丝,埋头地吃。爱吃鸭肝的可以要老板添一元钱的鸭肝在里面,满满一碗下肚,顿时又饱又暖。
  有一阵子南京风行吃小龙虾,一夜之间冒出几十家“龙虾城”“龙虾馆”,平常饭店也打出“有龙虾供应”的牌子招徕客人。大街小巷漂浮着龙虾调料特有的迷香,经久不散。常常还听到说有人专程开车去盱眙吃龙虾的,至于看到报导,盱眙龙虾节期间,外地牌照的车中属“苏A”(南京)的最多,也已不足为奇了。
  后来龙虾到了下市的季节,南京人恋恋不舍地吃了最后一拨虾子虾孙,正心生失落,又看到饭店门口纷纷换上了“香辣蟹”的广告。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不热闹的饕餮城。
                 
                 
  书香满城南京的大学如今都在郊区建了校区,而本部却永远地留在了闹市之中。南京的慷慨是自古就有的盛名,否则怎会让几所大学占据了大块的黄金地皮。于是,市民们早晨在书声朗朗的校园里晨练,傍晚拎着菜篮子从树影横斜的校园里穿过回家,恁的怡然悦性!
  南京大学南至广州路,北到北京路,真正称得上尘嚣中的一片净土,外面车水马龙人潮如织,一进校门却是别样天地,古木参天,鸟声啁啾,年代悠久的老楼覆盖了重重叠叠的爬山虎,年年春天依然泛绿滴翠。
  东南大学一桥飞架南北,据说是因为曾有女生在穿越这条教学区与宿舍区之间的马路时发生了车祸,后来校方建了这架天桥,从此东大人天天爬高落低地走在求学路上。校园内很有几处意味深长的建筑,经年累月地看着风云变幻。
  南京师范大学位于宁海路,校园里有一汪碧池,水中央有小亭,夏天的夜晚时常有音乐系的学生在里面拉二胡,拉的却是张惠妹的《牵手》之类节奏强劲的曲子,颇有陈美的风范。
  毗邻的是河海大学,空旷而悠长,夜晚一个人在里面走,会有些胆怯,或者迷路也有可能。路边处处立着与水利有关的宣传牌,让观者想起了它的前身——南京水利学院。
  南京的大学中总是流传着这样那样的打油诗,类似于“南师的美女东大的汉,好吃不过南大的饭”云云。细究起来,南师女生数量极多,而东大因是理工科大学,男生比例大,所以会给人“美女”和“汉”的感觉吧,毕竟青春无敌的,总是红颜美少年。至于南大的饭,确乎还是值得称道的,不过,没有尝过别校,尚不能枉下判语。
  在南京这个不算大的城市里,还有许多别的大学,这些郁郁葱葱的校园令南京城永远书香浮动,韵味无穷。
天上下着雨.  每将晓日未出, 紫气照耀, 山光显灿, 类似城霞。
发表于 2004-12-8 08:49:31 | 显示全部楼层
恩 不错!我还没有发现南京也有如此之多的地方呢,不过中山陵我去过,门票太HIG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4-6-7 22:37 , Processed in 0.03174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