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4357|回复: 21

[自然大讲堂] 【路堂在线】在线大讲堂直播间:我是怎么走上自然体验道路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6-4 11:4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aragraph]2014年5月24日晚上,自然教育在开堂了。以下是本次路堂活动的简单报道,如果需要了解更多详情,请点击并关注summer wonder,回复:关键词,获取分享会实况。
问路
”--查看“嘉宾与听众的互动问答”
芮东莉
”--查看“我与自然笔记结缘”
刘易楠
”--查看“不做罐头的树才是一棵好树”
黄膺
”--查看“一只蜻蜓带来的改变”
杜杰
”--查看“职业生涯的第二次选择”

本期嘉宾:
芮东莉(上海):我与自然笔记结缘
刘易楠(福州):不做罐头的树才是一棵好树
黄膺(成都):一只蜻蜓带来的改变
杜杰(山西):职业生涯的第二次选择


即将倒闭的书店,一本书静静躺在地上,轻轻翻开,那些并不精美专业却平凡动人的图画吸引了一个普通的编辑,于是从未学过画画的她开始了笔记大自然的道路,她就是芮东莉,《笔记大自然》的作者。

一部纪录片《动物世界》陪伴的童年,一本书《哲学与人生》指引的方向,《南方周末:自然丢了》下定的决心,一年的游学志愿服务,两年的专职生涯,他享受着,在人心里播种一颗绿色的种子,他是刘亦楠,福州乐享自然的专职人员。


十二年的山水保护中心工作生涯,为奋斗在自然保育第一线的人们整合资源提供支持,却在孩子一句,妈妈,这样的红蜻蜓宜家有买么?家乐福有买么?的连续几个发问中哑口无言,转而开始带着孩子认识大自然和在大自然保护前线工作的人们,选择做大自然和孩子的引路人和解说员,她是黄膺,成都艺能自然艺术工作室的专职人员。


自然体验这么温吞没有效果的方式能做环保么?大学里一直持有这样的怀疑态度的他,一次偶然的机会参加了一场自然体验的活动,从此对自然教育开始改观,一次尝试,一次创新,他是杜杰,山西绿芽的创始人。


不论是普通的大学生,还是一位平凡的爸爸妈妈,不论是环保领域从业人员,还是社会各界人士,对自然的想往和好奇,都是从童年时代便一直存在的,不同的是,我们有这样一群人引导着,让我们试探着接触,然后被深深地吸引,不论我们自己是否成为这样的引路人,但感谢,这些探路者们,为更多人创造和大自然互相联结的机会!

自然路上的探路者们给大家分享了许多方法和经验。芮东莉老师谈及自然笔记,根据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喜好,观察和记录不同的自然风景,选对主题很重要哦!具体的方法,一言以蔽之,就是尽可能地细致具体,不论是否认识,但能描述它不同的特征,下次再遇到,便会去关注它们的行为方式和生命周期,而不是停留在外形上,收获也会更大一些。黄膺老师给大家分享他们的四季自然课程,从观察土壤里生物的变化,到观察餐桌来源的植物的习性和变化,人与自然的联结,自古以来应该食物是我们最容易产生共鸣的吧!

如果你是一位自然教育从业人员,这次分享会上也能学到许多实践活动的好方法,如何选择自然体验和自然笔记的主题,设计活动环节,都是十分重要的,芮东莉老师的活动案例ppt分享在文章最后,敬请关注。
如果你是一位大学生,对于毕业后是否直接选择自然教育专职的道路,各位老师也提供了许多的建议,也推荐了各在地的开展自然教育活动的机构和团队,可以先从志愿者开始,了解自己内心的兴趣,找到可以发挥自己长处的职业,便够了,不论什么领域,总会有面临选择的时候,只要在那时候我们尽我们最大的努力,选择对环境友好的方式,就是很好的了。
如果你是一位普通的爸爸妈妈,想让孩子更多的接触和了解大自然,各位老师也点出了一句最重要的话——您有多爱大自然,您对自然的观察和好奇是直接影响孩子对自然态度的最重要因素。


路堂,与你相约在每一个月的下旬的周六晚上,如果你有认识的自然教育路上的探路者,请你把她推荐给我们,如果你刚好就是探路者,请你加入我们,我们每月会有一个周六晚上,不见不散!欢迎在QQ群里分享你们的感受与收获,还有建议。路过,即会留下痕迹,期待在路上,与你们遇见!

附一:通讯录:
路堂_微信公众平台 N-summerwonder
路堂--自然教育大讲堂376108188
芮东莉老师博客http://blog.sina.com.cn/qinyouxi
艺能自然艺术工作室的微信:yinengbaobei
乐享自然工作室微信公共账号:乐享自然工作室 qq群:163552228
新浪微博乐享自然工作室
绿芽自然教育 网站:www.greensx.org QQ群:336918372 微信:greensx365
附二:学习资料推荐
芮东莉《自然笔记》
自然笔记·吕氏语文http://blog.sina.com.cn/qinyouxi
北京的“自然笔记“网站,在华东地区的分会:http://www.365geo.com/
《佘山常见种子植物图谱》《庭园观赏树木150种》(适合江南地区)
《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山东册 》
附三:芮东莉老师自然笔记之雨水的故事ppt

0.jpg

0 (1).jpg

0 (2).jpg

0 (3).jpg

0 (4).jpg

0 (5).jpg

0 (6).jpg

0 (7).jpg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4 收起 理由
巫落落 + 2
木头~ + 2

查看全部评分

湘潭大学雷锋公司环保协会腾讯、新浪官方微博:湘潭大学雷锋公司环保协会湘大雷锋环协对外交流群:131450194~~~沙沙漏漏沙漏~~~
 楼主| 发表于 2014-6-4 11:49:03 | 显示全部楼层
路堂在线丨问路:听众与嘉宾自然教育十六问

经过三个月的筹备,5月24日晚,SWNE小路自然教育工作室第一期的自然在线大讲堂-路堂圆满结束了。
在这一期里,我们的W探路嘉宾有:自然笔记作者芮东莉老师,乐享自然工作室的刘易楠帅哥,成都艺能自然艺术工作室的黄膺妈妈,以及来自山西绿芽的杜杰。
探路嘉宾们分享完自己的自然经历后,参加讲堂的伙伴们,与W探路嘉宾们进行了积极的互动讨论。接下来小编将为大家整理相遇在路堂的伙伴们与探路者们的问答。让我们一起进入本期分享环节之问路:

Q1: 问路者-马蹄儿: 问一下芮老师,我的学生是高中生,没有美术基础总是很不好意思动笔,怕画得不好被人笑话,怎么说也没用,有没有遇到类似的例子,是怎样解决的?
W探路者-芮东莉:matias 你好,你在带同学的时候,有没有自己动手为他们做示范呢?如果你和他们一起做,他们就一定会愿意动手了。如果你是学画画的,记得一定不要急于画得太好,要表现得和他们一样的水平。
问路者-马蹄儿:我有做示范,因为没有基础画的也不怎么样,但是学生仍然不愿意动手。不过也可能我不够坚持,试了几次没效果就没试了。下次坚持久一点看看吧。

Q2: 问路者-风信子:易楠老师有没有比较经典的植物或动物方面普及类书籍推荐呢,就是作为家长的工具书来用的那种。
W探路者-刘易楠:经典的植物图鉴有《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山东册》

Q3: 问路者:东莉老师你好,我平时比较平喜欢看花,看植物,但是会碰到不认识的,这个时候怎么办呢?
W探路者-芮东莉:不要紧,如果是你们已经开始做自然笔记了的话,可以带着孩子们先去把这个花的样子先画下来,然后在自然笔记里打一个大大的问号,然后家长带着孩子一起去查资料或者找老师询问。我觉得这个亲子过程是非常开心,而且对孩子家长都是非常有益的过程。然后随着你们不断的去查资料,去寻找老师,你们的知识会逐渐丰富起来,而且孩子跟父母之间的感情会更加好。所以我觉得不要紧的,谢谢你。

Q4: 问路者:还想问一下,有什么花的图鉴推荐的?
W探路者-芮东莉:有很多图鉴的资料,比如有两本适合江南地区的植物图鉴:《佘山常见种子植物图谱》《庭院观赏树木150种》,此外你还可以加入一些群,将你拍到的图片或画下来的图片,请朋友或者老师去认。

Q5: 问路者:作为老师给孩子带自然笔 记时,如何创造自然笔记的氛围?
W探路者-芮东莉:首先,带孩子到大自然的时候,有一个主题的设计。因为如果只是把孩子带到自然中,让他们笼统的看到什么就记什么的话,孩子会很茫然,觉得什么都好。但是却不知道记录什么东西。所以最好提前订一个主题,比如:我之前发的PPT里有一个关于雨的自然笔记,记录雨的味道,雨带给植物和动物的影响。一定要设定一个主题,孩子才会知道怎么去开始做自然笔记。

Q6: 主持人-猫猫:我看到您的自然笔记里,有各种植物,动物,包括鸟类。鸟类一般都飞得很快,你怎么捕捉到它们的动态,并且把它画下来的?
W探路者-芮东莉:首先,记录鸟类对于刚刚起步的自然笔记爱好者来说确实是非常困难的,但是不要紧,你可以先用拍照的方式把鸟拍下来,之后对着照片将鸟画进自然笔记里。拍一张照片跟再次画下来,是完全两种不一样的体验:拍下来的照片,可能永远留在Ipad里,你可能不会再去翻,而如果你对着照片一笔一划的描出来,你就会将鸟的每一个特征都留在脑海里,你就会记住这只鸟,一旦你在树林或者天空中看到这只鸟,对于它的身体特征就不会特别关注,而会去关注它的行为方式。那个时候,你就可以更多的去关注这只鸟的行为方式,而不会发愁它到底长得什么样子,因为你第一次照着照片描的时候,你已经知道它长得什么样子了。

Q7: 问路者- 风信子:如果孩子刚开始对观察自然没有表现出很浓郁的兴趣,如何来引导他们呢?
W探路者-芮东莉:我觉得这可能跟引导者有一定关系,我不知道,这位引导者是如何去引导孩子的,但是,可能因为引导方式不是特别恰当,比如说:如果让小朋友对一个主题里的某个事物认知进行记录,而孩子对这个事物不敢兴趣,这就是引导的方式不对。所以说对主题的确定,要求我们引导者要仔细考虑的,而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去当一个自然笔记老师的,这需要通过很多次的磨练,锻炼,反复总结经验,最后才能成为一个好的自然笔记老师。没关系,在开始的尝试中会有一些做得不好,但是我相信,在做自然笔记的过程中,一定会让你爱上大自然的。

Q8: 问路者:怎么跟不了解自然笔记的家长来介绍自然笔记的意义呢?有没有什么心得?
W探路者-芮东莉:要说自然笔记的意义,我觉得呢,如果孩子们一次都没有动手去操作过的话,直接去说服家长是比较困难的。建议你可以直接领孩子们去做一次自然笔记,家长在旁边旁观。他们很快就能够发现,孩子一旦沉浸在自然笔记中,他们的表现跟平时玩耍是完全不同的。因为孩子平时放到大自然中去玩耍的时候,可能会东张西望,调皮捣蛋,但是一旦做自然笔记,会发现孩子非常专注,而且对一个小生物会去探究它的一切。家长一旦看到孩子有这样的表现,都不用你去游说他,家长自然就会明白自然笔记的意义。

Q9: 问路者:易楠,你好,我现在也是做了一些自然笔记,但是我画一些很复杂的花,就画不了了。类似于这样的画画技巧,一般是在哪里学的?
W探路者—刘易楠:关于画画的技巧可以咨询东莉老师,我的理解是只要你观察够仔细,你画下来就可以了。
W探路者—芮东莉:谢谢你,听到你的问题了,我觉得你画一朵花的时候根据自己能力大小,能够尽可能的准确的画下来就可以了。比如8,9岁的孩子,观察能力不如大人,他可能只观察到了花瓣,就画看见的花瓣就好了,有可能他看不到雄蕊,雌蕊。而对成人来说,他可能看到的比孩子多一些,那就尽自己所能,不但画出花瓣,而且画出雄蕊,雌蕊,而且把他们的数目也准确画下来就好了。我们在画一朵花的时候,不是要画的多好看,而是在画的过程中去认识它。你准确的画出它,就能准确记住它,可能当时不知道这是什么花,你准确的记忆会让你将来翻图鉴的时候一下子与图鉴里的花对接上。这样就达到了我们自然笔记的目的。

Q10: 问路者:我想问下易楠老师,因为他是生物学毕业的,是吧?我想插一下题外话,你对转基因这个问题怎么看呢?
W探路者—刘易楠:我是生物学毕业的,研究生读的是分子生物学。我觉得转基因它是一个非常好的技术,然后凡事都有两面性。我对转基因没有设么特别的反对或者赞成,我持中立态度。看谁来怎么用是关键。对于转基因食品,网上也有很多讨论,有支持,有讨论。就我个人了解,没有太多反对,这是一种选项,可以选择吃它或者不吃它。这跟个人选择有关。

Q11: 问路者-小鸭:是否有自然教育工作坊的信息或介绍?
W探路者—刘易楠:北京有中韩生态游戏工作坊

Q12: 问路者 :我想问下蒲公英,你好,你们的带队老师在带队的时候,是如何引导游客去亲近大自然的,我也很想学习一下,谢谢蒲公英?
W探路者—黄膺:你好,谢谢你的提问。你是想问在自然旅行中,还是在四季课堂中,它们的形式会有点不同。

Q13: 问路者 : 两种都很想知道,能都回答一下吗?
W探路者—黄膺:都会有一些自然游戏,以及根据场景有不同的自然体验。例如:短途四季课堂中,会根据四季的不同设计合适的自然游戏。第二块是自然体验,也是会根据四季不同,设计不同的场地。今年我们工作室主要是成都周边一些农地,会参与一些农事中去的,例如播种,蔬菜的采摘等等。同时,在这个参与农事的过程中去观察土壤的变化,气候的变化。第三个方面,现在也开始带自然笔记,不仅孩子做自然笔记,让家长也参与进来。家长身体力行是非常重要的。第四个部分会加入到自然手工,也是根据当季的例如植物等素材来作为自然创作的素材。

Q14: 问路者 :我想问一下,刚刚提到的这些自然旅游项目,四季课堂是要收费的吗?
探路者—黄膺:我离开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后,与朋友开的这家艺能艺术工作室,其实是想尝试以商业形式来做自然教育。因为最有可持续性的来做这件事要有稳定的市场。所以我们想尝试能够在一些城市中培育出这种商业模式。因此自然旅行和四季课堂是收费的。

Q15: 问路者—雯青:刚才三位分享者都提到了带领过很多自然体验的活动,请问这些活动有无相应的效果评估?
W探路者—芮东莉: 不好意思,这个问题我还真没法回答,因为到目前为止我是一个人单干,因为我还有一份职业,只是在周末做一些亲子家庭的自然笔记辅导志愿服务。我是基本上不收费的:因为我本人不收费,只是为来帮我的一些朋友和志愿者收取一个车贴跟饭贴。这样单干,可能很难请到相应的人来做这样的评估。希望以后能有朋友帮我做一个评估。
W探路者—刘易楠:数据的评估我们是没有的,但是我们有一些家长和学员的分享,我们将这些分享贴在我们的博客上。他们的分享都非常好,大家可以关注一下。
W探路者—黄膺:这个问题很好,但是挺难回答的。如果说把自然教育定义为一种教育的话,它不会那么快的显现出带来多么明显的改变。教育本身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看教育的成效,不能以一个非常着急的态度,或者说目的性非常强的态度。我们一直也在收取家长的反馈,不断做调整。对孩子的影响,我想目前我们第一步,是让孩子能够先亲近自然,让他们觉得自然不脏,愿意到自然中去玩,在自然中想不起游戏机和手机。第二步,部分孩子会对自然创作,手工,绘画感兴趣,自然体验会带给他们更多的灵感,还有一些孩子对科普感兴趣,这也会是一颗启迪他的种子。更长远的影响,需要我们持续的去做,希望能够吸引到能持续参与的家庭和孩子,才会有长远的影响出来。仅仅是一两次的活动和参与,我也很难说对别人有多大的影响和改变。

Q16: 问路者—海豚:我现在是一名大学生,请问老师们推不推荐应届学生毕业后就直接到自然教育机构工作?
W探路者—刘易楠:至于这个,我自己是自动找上门的,也欢迎大家自动找上门。
W探路者—黄膺:我反馈一下,自然教育现在在中国正好是处于一个上升期,今年我听很多朋友跟我说,今年市场一下对他们来说是井喷,我想这也是跟中国这个现代化进程有关,当城市家庭离自然越来越远的时候,他们对自然的向心力也越来越强。市场目前是一个蓬勃发展的状态,对于我们的从业者来说的话,其实我们的人手是很紧张的。所以我们很欢迎,不管是学生,还是从中途半道出家转过来做自然教育的。对于在校学生,我的建议是最好先找身边在做自然教育或是环境教育有关的NGO或者商业机构,先从一名志愿者做起,多参与一些活动,然后再来看整个的人生规划中,是否愿意把你的青春先放在做自然教育上。从我个人经历来看,我觉得年轻人可以多尝试不同类型的工作是没有问题的。在这个过程中去慢慢寻找那个最吸引你,最打动你的东西到底是什么。有可能是自然教育,也有可能是别的东西,但是都没有关系,只要自然的种子在你心里,哪怕你是从事的商业,例如金融,都没有关系,你会成为一个自然教育的支持者。我觉得多去接触一下,再来做判断会好一些。
W探路者—杜杰:我举一个例子吧,我 们机构的笑笑,从大二开始就在我们这边做志愿者,她现在基本上可以独立带一些小型活动。如果她毕业后想从事这样的工作的话,就有了一定的基础,这样上手也比较快。

以上内容来自SWNE小路自然教育工作室第一期自然在线大讲堂。路堂,与你相约在每个月下旬的周六晚上,如果你有认识的自然教育路上的探路者,请你把她推荐给我们,如果你刚好就是探路者,请你加入我们,我们下个月的周六晚上,不见不散!欢迎大家在QQ群里分享你们的感受与收获,还有建议。路过,即会留下痕迹,期待在路上,与你们遇见!

路堂QQ群:376108188
0 (7).jpg
湘潭大学雷锋公司环保协会腾讯、新浪官方微博:湘潭大学雷锋公司环保协会湘大雷锋环协对外交流群:131450194~~~沙沙漏漏沙漏~~~

122

主题

1924

回帖

2301

积分

黄河

积分
2301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14-6-4 11:53:5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杜也是嘉宾?
此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4-6-4 12:35:38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然笔记做得好好看
 楼主| 发表于 2014-6-4 12:55:24 | 显示全部楼层
路堂在线丨芮东莉:我与自然笔记结缘

0 (8).jpg
【西米导读】
    2009年夏天,一个在正常不过的一个晚上,和爱人一起散步,快要倒闭的书店,一本书在地上 并不精美,但很能打动人的图画。记录方式很像生活日记,有规律,很有细节,记录我们和大自然之间的故事。强调的是关注自己身边的很微小的自然生物,近在咫尺的自然环境。图画也绝不要求像美术家那样的精美漂亮,甚至经常是非常潦草的,就像野草般,虽然杂乱,但很有充分的生命力!
     第一篇自然笔记的来历,从一次保育活动开始的,捞垃圾的时候捞上来一些菱,带回来养在水缸里,发现菱角叶子背面有很多虫卵,还有一只六条腿的水螅,觉得不记录下来很可惜,于是开始了一条探索自然之趣的道路。
    是不是一定要会画画?就芮东莉老师而言,是从来没有学过画画的。在很慢的节奏当中,会去思考人和其他生命的关系,惊叹于大自然的神奇造化。
    在这个过程中,培养起来的不仅是对大自然的兴趣,而是一种真正对生命的尊重。
    之所以我这本小说受到大家的欢迎,是因为我不懂画画,简单而极易被模仿的图画,应该很受那些喜欢大自然但不会画画的孩子们的喜欢,感觉我像他们的同学,他们会觉得我以及这本书对他们来说是如此的亲切。

【路堂在线】
   大家好,我是芮东莉。非常感谢主持人,很高兴今天有机会能和QQ在线的朋友分享我和自然笔记的故事。今天下午四点,我刚带领三十多个小学生参加了一个在上海博物馆湿地做的《约会池塘小精灵》的自然笔记活动。现在嗓子有点哑,一个人带队带了两三个小时。不过呢,虽然很辛苦,但是我觉得呢,孩子们的笑声给了我很多很多的快乐。其实呢就是说两三年前,我是怎么也想像不到自己将来会有那么一天,能够给那么多的孩子带去一种亲近自然的方式的。我想呢,这一切都得感谢自然笔记。主持人想让我讲讲我和自然笔记的故事,其实呢,也是很巧啦。
   那是2009年夏天。那天晚上,我和我的爱人走在街上,然后看到一家将要倒闭的小书店,后来我们俩走进去,发现地上躺着一本可能大家现在都已经知道,但是当时并不是怎么有名的一本书,叫做《笔记大自然》。当我翻开《笔记大自然》里那些并不精美、但十分精美的图画的时候,我就觉得他的这种记录方式特别地吸引我。也是从这本书里,我也就知道了世界上还有一种叫做自然笔记的东西。后来,《笔记大自然》这本书我看了好几遍,每一次翻都有自己新的体会。我觉得呢,自然笔记这种方式它很有点像我们的生活日记。它是一种很有规律、有细节的一种记录。但是生活日记记录的是我们和人之间的故事,而自然笔记记录的是我们和大自然之间的故事。他可能强调的并不是说我们一定要很遥远的地方去观察那里的森林和大海,而是说更关注我们身边的很微小的自然生物,关心我们身边近在咫尺的自然环境。而自然笔记里的那些图画呢,绝不要求像美术家那样的杰作那样精美漂亮,甚至我们经常看到,《笔记大自然》里有些图片经常是非常潦草的,就很想自然界里那种野外长的杂草一样,非常乱,但是充满了活力。

    从2009年年底的时候,我跟着当时上海绿洲公益志愿者带队的姜龙老师到科技馆湿地做保育活动。当时呢,这里可以讲一下我的第一篇自然笔记的来历。可能很多朋友都有第一次做自然笔记的经历。那么我的第一次经历是从一次保育活动开始的。当时我们从池塘里捞了很多垃圾,随着垃圾捞上来的也有一些衰败了的野菱。这些菱叶的色彩非常斑驳而漂亮,我就把它带回了家养在水缸里。后来养着养着发现菱叶的背后有很多奇怪的卵囊,还有一些很微小的有六只手的水螅。我就觉得这个太有意思了,以前从来没有如此关注过身边的这些生命世界。这一瞬间我就好像打开了一扇奇妙的门一样,我觉得这样的事情如果不记录下来很可惜。所以我就把我刚刚学到不久的《笔记大自然》上面的记录方法、自然笔记就用上了。于是就形成了我生命当中的第一篇自然笔记。也就是从那时开始,自然笔记引导我走上了一条探索自然之趣的道路。而后来呢,它也让我带领更多的人走上大自然的自然教育之路。

    有朋友可能会问我,自然笔记是不是一定要会画画?其实呢,就我而言啊,我是根本没有学过画画的。而且呢,我觉得《笔记大自然》之所以让我看过之后用于动手实践,也是因为《笔记大自然》倡导的图画并不一定要精美,甚至可以是很凌乱的。我觉得很多很多朋友都像我一样,并没有学过美术,但是也仍然可以去完成非常非常精彩的自然笔记。自然笔记它最精彩的不是说它画出来的那个东西是不是一定很漂亮,而是在于那个一笔一划记录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让我们静下心来,真正地慢下去,去认真地观察我们身边的其他的而不只是人类这一种生命形式。并且在这个很慢的形式当中,我们可以去认真思考各种生命之间的关联。在这个时候啊,其实我做那么多自然笔记,每天做一篇自然笔记的时候,我都惊叹大自然的神奇造化。而且我觉得通过一笔一划地观察记录,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培养起来的不只是对大自然的兴趣,而且培养的是我们真正其他生命形式的一种尊重。

   去年的时候我的那本也叫《自然笔记》的书,由中信出版社出版了,而且荣获了第九届文津图书奖。我觉得呢,之所以我这本小说能受到读者的欢迎,可能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我不懂绘画。因为很多翻过我的图书的人都会看到,我的那些图画其实都非常地简单,而且极易被模仿,是任何人都可以学习的,尤其是对于那些热爱自然但是又不太会画画的孩子们的喜欢。在他们的眼里呢,我可能更像跟他们绘画水平差不多的同学,而不是作为他们的老师。所以每一次做自然笔记的时候,我跟孩子们一起去画画的时候,一起去做自然笔记的时候,孩子们可能觉得我更不像一个老师,而更像是和他们一样的同学,会觉得我以及我的这一本书对于他们来说是如此的亲切。我想呢,《自然笔记》他可能达到的是这样的一个效果,而不是让人看了之后就望而生畏。不但不敢,而且会远远地离它而去。
   
   也有的朋友问过我说你是学古汉语专业的,你这什么时候学的生物学知识呢?为什么比一般的人好像懂一些生物学的知识?我觉得我的生物学知识主要是在这几年做自然笔记的过程中慢慢积累起来的。我最初在用自然笔记记录身边的小生物的时候,也有许多生物不认识。当然现在也是这种情况。因为生物世界实在是太丰富了,不可能每一种生物都认识。那么在我动笔去记录的时候,我就有很大的渴望,很大的愿望,想去弄明白它。一般来说呢,我们有一句话,就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觉得呢,确实是这样。当我真的想去弄明白它的时候,我会去翻阅资料,会去请教真正的一些老师和好朋友,比如说像姜龙啊、浩淼啊、修美玲等等。一旦我通过做自然笔记认识了一些生物物种之后,那么过两天关于它的一切,我可能就永远记住了。而不会像平时去公园里玩走马观花一样,看到了很多东西,但是最后匆匆把他们忘掉。作为一篇自然笔记,和丹丹拍一张照片,和丹丹去公园里随便去玩一下,这些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呢,我觉得大家如果想要掌握更多的生物学知识,不妨动手去做一做自然笔记。
   
    而在最近这两年里面,我一边自己做自然笔记,我也开始带领别人一起去做自然笔记。现在基本上每一个周末,我都会有一场给孩子们带队的自然笔记活动。参加我自然笔记活动的人群,我一般设定为9—13岁的学龄儿童家庭。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在智力方面,因为自然笔记是需要绘画和写字的,所以他们一般在9岁以后,他在智力是能够完成自然笔记的观察和记录要求的。而且呢,13岁以内的孩子,时间上相对也比较宽松,所以我觉得自然笔记人群的设定不应该太小。同时呢,对于更大的一些孩子来说,可能他们时间会比较有限。9—13岁应该是一个非常理想的人群。
     我的自然笔记的一个基本思路:第一是游戏环节,因为现在很多孩子尤其是学校担心学生安全,所以呢一般春游、秋游都取消了。我觉得现在孩子没有太多的时间在户外进行奔跑、运动,所以呢,我的游戏环节会有较多的体能方面的设计。另外呢,这个游戏的设置必须是与自然笔记的主题相一致的。比如说呢,今天我做约会池塘小精灵这一个主题的自然笔记活动,我会让孩子们去扮演池塘里面的小精灵,以及扮演小龙虾、巴西龟等等这些池塘里的小恶魔,让他们之间进行一个追捕和躲避的游戏。然后通过这个游戏呢,他们在体能上能够得到训练,同时在他们玩耍的过程当中,他们对这个池塘里的外来物种,也能够有所了解,对整个生态系统呢,也能够有所了解。
     
    我的自然笔记设置的第二个环节我设计的是一般要根据季节来安排自然笔记的主题。比如说三月份我会设计筑鸟巢,四月份我会设计雨水观察和花的采蜂蜜,五月份我会设计寻找土壤动物等等。
    自然笔记的第三个环节是交流环节。在这个环节里面,我会让孩子们大胆地去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且呢,用文学性的语言来进行描述。
其实呢,在自然笔记活动当中呢,让我最意外的就是语文老师的反馈。他们说呢,参加完自然笔记活动之后,孩子们的写作水平得到非常大的提高。而且有一部分学生,他们就是说通过自然观察之后,他这个描写能力非常强。后来呢,有的孩子参加我的自然笔记活动之后呢,他们的作文还刊发在了全国发行的优秀作文上面。所以呢,我觉得其实自然笔记对孩子们各方面的能力都是有非常好的培养的。

   要说做自然教育呢,我真的是一个门外汉,也刚刚起步不久,一切都还在摸索当中。我是觉得呢,一个人要是有什么想法,就要去实践,就要去做。做了才知道行还是不行,也才知道什么地方该去改进,而且呢,如何去改进。所以说我可能更多的是一个行动派吧。我的分享就到这里吧,我觉得这种方式非常好。但是第一次进行,可能大家都有点不习惯,有点怪怪的,我的分享到这里。希望能给大家带去一些有用的东西。谢谢大家,谢谢主持人。

以上是芮东莉老师在路堂001期的分享,感谢西米和沙漏文字整理。
0 (7).jpg
湘潭大学雷锋公司环保协会腾讯、新浪官方微博:湘潭大学雷锋公司环保协会湘大雷锋环协对外交流群:131450194~~~沙沙漏漏沙漏~~~

28

主题

1777

回帖

7246

积分

北冰洋

huadaotumi

积分
7246

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发表于 2014-6-4 12:57:22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赞!
左手签名的最后一句话是骗人的。
 楼主| 发表于 2014-6-4 13:02:11 | 显示全部楼层
路堂在线丨 刘易楠:不做罐头的树才是一棵好树

0 (9).jpg
【西米导读】
刘易楠,河北人,现在所从事的工作难以和爸妈解释的事情,从一个记录片,一份报纸开始说。小时候看CCTV的动物世界,特别向往,之后看各种百科全书,跟生物地理有关的东西,当时只是一棵种子留在心里,小时候还是能看到蟋蟀、蛐蛐,由于心里一直有这个情节,大学学的生物学专业,上到研究生,做环保志愿者,突然发现一本书《哲学与人生》,讲的是精神三变,三个层次的变化,开始是骆驼,然后是狮子,第三个阶段婴儿。审视自己当时处于青年人的迷茫时期,在骆驼和狮子的转型期。我选的生物专业是因为我的喜欢,想起动物世界的场景离我越来越远。
2011年有直接读博士的一个机会,当时看到南方周末,是一份比较有深度的一份报纸。看到一篇文章,《自然丢了》里面讲的是的关是福州的乐享自然,当时想试一试有没有这样好玩的事情。研究生毕业对自己是一个挑战,当时也不知道读完研该干什么事。
  研究生毕业,去了上海绿洲做志愿者,后面到了乐享自然,非常大的感触,自然体验自然教育可以做成这个样子的。自然教育是一件好玩儿的事儿。这种形式的活动,可以影响到成人。
他们给我们带的感受,家长和小朋友的变化展现历历在目,有时候觉得说不清道不明。在他们心里种下一棵种子,给孩子们的心里撒下一颗种子,对于自然的亲近,和对于大自然的情感的变迁。不论这颗种子什么时候发芽,可能现在就要生根发芽,可能到了20年以后才会发芽。对于生命的意义,所做出的决策对我们环境有益呢。但这颗芽对孩子们的影响一定是好的。由宣传式的环保,变成是埋种子形式的环保,多少年以后就会体现出来。
之前我对成人处于绝望的状态,我觉得成人思想已经定性,但我发现给小朋友埋种子的时候,他的父母也带动了。有一次活动场地人工锄草,草被割掉了,家长感觉很伤心。
现在所做的选择中,对环境一种正面的支持。自然体验可能对于生命的态度有一个新的变化,什么是环境什么是生态。留给大家想一想。对生命的思考。

【路堂在线】
大家好,我就是那棵不愿做罐头的树,然后也喜欢大家叫我易楠。认识猫猫是前年,12年的月份了,然后也是在上海认识的。现在呢,我是在福州的乐享自然工作室做专职的自然体验带领。我是河北人,离北京很近。然后不远万里到了福州,然后又从事了一项非常难以跟爸妈解释的事业,然后基本他们都不知道我在做什么。这个背后好像有一些比较奇葩的事情,那我想先从一部纪录片、一本书、还有一份报纸开始说。

  一部纪录片就是,我是八零后,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叫《动物世界》,很早、很老,就是CCTV引进的国外的纪录片。我当时看的时候还是小时候,所以那时候特别憧憬那个地方,就觉得非洲草原全是狮子,然后哪儿哪儿都是北极熊,然后觉得他们跟狮子玩都非常开心。然后我就觉得,嗯~这个世界肯定很好玩。然后之后就开始看各种《百科全书》啦、《十万个为什么》啦,然后就是认识各种各样的跟生物有关的、跟世界有关的东西,跟地理有关的东西。我讲这个可能只是一颗种子,然后当时就只是留在心里了。之后呢也就是跟正常的小朋友一样了,跟城市的小朋友一个样子的。我那会儿还好歹能见到蟋蟀啦、蛐蛐儿啦,还能见到这些,跟它们有时候玩一下。之后的话,就是很典型的求学的途径。从小学上到初中,初中上高中,高中上大学,然后大学就再上到研究生。那就在我上研一的时候,在这之前都没有什么,也就最多做一下志愿者工作部的部长,做的也都是志愿者看望老人啊这样的事情有关了。直到我上研究生的时候,我忽然发现一本书。这本书还是挺有名的,是台湾的一个教授叫傅佩荣写的《哲学与人生》。当时也处于算是青年人的迷茫时期,所以对哲学什么之类的都比较感兴趣。那看到这本书,里面有一个“精神三变”,就是给我的感触挺大的。“精神三变”就是说,尼采是说,精神大概是会有三个层次的变化:最开始是骆驼,第二是狮子,然后就是婴儿。骆驼就是说你听别人说什么,别人说你该如何如何,你该如何如何,然后你呢,就是被动地接受命令,然后就是真的奉行别人的指示。那狮子呢,就是你对自己说,我要如何如何,我要如何如何,这显然就是从被动转向主动。那到了婴儿,可能就是说,他的境界达到了。当然不是说幼稚啦。这个境界可能就是说安于眼前的处境,然后踏实地活在当下,活在每一天。   

那当时我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可能是处于骆驼到狮子的转型期,就是处于人生迷茫。因为我在想,我是不是要读博士?然后还是说要怎么样?因为我挑生物这个专业,我本科读生物,也是出于我的个人爱好,可能就是小时候那颗种—《动物世界》。那上研究生,我做的是生物分子学,简单说就是转基因一类的事情。因为它的工作我也是很喜欢,但是它的工作基本上被局限在实验室当中,所以我就突然想起《动物世界》的那个场景,好像离我越来越远。我就觉得是不是要做出一些改变?我可能到了研究生二年级上学期,也就是2011年的时候,这个时候要面临者是否直博的一个选择。当时包括我的导师在内,周围所有的人都跟我说你还是要读博士,这样会比较好。可是我就不知道我自己当时是什么想法,这时候就看到一份报纸,那时我比较喜欢的一份报纸,叫做《南方周末》,我认为它是比较有深度的一份报纸。所以呢,我就看到它里面有一篇文章,叫做《自然丢了》。从这个报纸上我看到原来在福州有一个乐享自然工作室这样的一个组织,它在做这种自然体验。

  我当时看起来它在带着小朋友一起玩,我觉得这个事情是比较有意思的,我觉得是不是可以考虑不读博士,那至于以后要干什么,当时我也没有想好。反正当时看到这份报纸以后,就决定:好吧,我不读博士,可以试一试有没有这样好玩的事情。然后大家应该也是有看到,就是在介绍里,我的个人介绍有“间隔年”这个词。读完研究生,其实像研究生毕业,对我来说也是一个挑战,就是说我也不知道我毕业以后干什么去。研究生毕业,是因为《南方周末》上的那篇《自然丢了》。世间还有如此好玩的事情让我去做,那还不如毕业算了。然后就这样,我就毕业了。

  毕业以后就像大多数人,包括现在的大多数人一样,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心想,既然毕业了,就好好玩,反正还年轻,可以到处玩。然后就该毕业了。毕业了有一个由头,不能随便到处逛。那就跟普通人旅游是没什么区别的。那就找一个主题,可能就跟那个《自然丢了》一样,找一些这样的做一些自然教育的机构去试一试。边打工边玩,然后边旅行。这样子我就到了上海,到上海的绿洲(绿洲使者)做了半个月的志工,然后就又开始云游四方。之后游到福州的时候,找到乐享自然工作室。当时我的毕业计划就是在乐享自然工作室待三个月,厦门待三个月,然后还不知道自己干什么就去玩一年。到了乐享办公室我就突然发现:该毕业并不意味着你要把这一年都玩完。如果你找到一个比较适合自己的事情,那么你是可以继续做下去的。于是我觉得“间隔年”持续到现在已经两三年了。到了乐享自然工作室我就发现,包括在绿洲,这些机构给我一个非常大的感触就是:自然教育并不是如我想的那种给他们宣传不要捕杀动物啦、不要砍伐树木呀、而且就是那些什么要环保、要宣传啊这样的事情。之前我的感触都是这些。接触到它们之后,我是觉得,原来自然体验、自然教育是可以做成这样子的。

在乐享自然工作室,我因为有接触很多家长和小朋友,他们给我带来最大的感受。因为我们的课程可能就是连着上好多期这样一团下来的,家长和小朋友的变化展现历历在目。从最开始他们的状态,到最后课程结束他们的状态,我们能明显感觉到这个变化,这些变化有时候你会觉得说不清道不明,但我觉得可能是这样一个原因:就是说在我们带领的过程中,是给他们的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我们没有期待说这个种子现在就要发芽,长成树苗,但我觉得对于这种自然地亲近,和他们建立的对于情感的链接,可能在他十年,或者二十年之后,这颗种子才会发芽。但不管它是什么时候发芽,它可能对于这个生命、意义就是非同寻常的。而且它发芽以后,这个人在他以后从事的职业,不管是不是在做NGO,或者是在做环保组织,还是在政府机关,那他所作出的决策,是不是就会对我们的环境有意义呢?这一点我是认为:种下这颗种子,就会产生非常好的对环境的保护作用。这也是我对自然教育的一个体验。

从最开始的那种宣传式的那种环保,我觉得要变成,我觉得我自己是要变成买种子式的环保。他可能不是立竿见影,但是我希望,多少年以后,他就可以表现出来。而且我发现很欣喜的一个效果:原来我是对成人都处于绝望的状态,因为我觉得他们的价值观、世界观什么的都定下来了。你要再跟他说环保,他是完全没办法接受的。可是在我发现,给小朋友买种子的时候,好像他的父母也一致被带动了。因为在我们有一期团课,我们的活动场地被人工除草了。原来长的那些野草都被割掉了,这时候就有家长就会发微信说我们的地方草被割掉了,感觉很伤心。我心里很高兴,居然一个成人也会有这样子的感触。那是不是说明他在他的选择中,是不是可以体现出对我们的环境的一种好的、一种正面的支持?所以这是我一直坚持到现在的原因。

还有一个问题想要留给大家:可能自然体验让我们对生命的态度有了一个新的变化,那我想问一下大家,可以思考一下,不必现在就回答,就是说什么是环境?什么是生态?
回到我的最开始:“不愿做罐头的树才是一棵好树。”这句话怎么来的?自认为是科学逃兵,就是说教育的流水线上蹦下来的罐头,还没有出厂,还没有盖上产品合格。现在我可能觉得用这样一个比喻会比较合适:我是一颗知道自己不会结出梨子的苹果树。然后我也希望把这些,今后能够跟大家一起分享更多的自然的苹果,把这些自然体验带给周围的人,还有带给孩子们。

感谢刘易楠的分享,还有西米和沙漏的文字整理。
0 (7).jpg
湘潭大学雷锋公司环保协会腾讯、新浪官方微博:湘潭大学雷锋公司环保协会湘大雷锋环协对外交流群:131450194~~~沙沙漏漏沙漏~~~
 楼主| 发表于 2014-6-4 13:06:24 | 显示全部楼层
路堂在线丨黄膺:一只蜻蜓带来的改变

0 (10).jpg
【西米导读】
蒲公英,环境保护工作者,变成一个母亲再变成一个自然教育工作者。四川成都,之前在山水保护中心工作12年,走向自然教育非常感谢我的孩子。
  我之前在NGO工作出差比较多,加班比较多,住成都市中心,自然的因素非常少,忽略了孩子对自然的需求,平时爷爷奶奶带孩子去春溪路去散步,人山人海非常热闹。有一次带她看到一只小小红蜻蜓,她非常开心隔了几秒钟就问我,哪里能买到蜻蜓,在怡家能买到吗,在超市能买到吗?问了很多个商场名称,当时非常地吃惊。
  孩子不知道蜻蜓从哪里来的,大自然里的红蜻蜓用钱是买不到的,那个一瞬间,反思自己的工作,以做项目形式来保护,通过项目来保护自然。没有思考过与自然的的关系。在山水邮件群里发一只蜻蜓引发的倡议,发现自己的孩子离自然都非常远,,有孩子的同事们有很支持便有了第一次尝试。家长和孩子一起做了一期夏令营,为我们自己孩子建立与自然联结的机会。
  启动了一个自然学堂的项目,不是想通过做项目的形式,不是项目的协调者,支持那些实践者们。个人想成为一个自然教育一线的实践者,非常明确未来的道路是怎样的。当时有朋友有做针对儿童不同的艺术教育,也会有泥土\\沙\\水\\植物。为了把课程做得更圆满,做成一个自然艺术工作室,四季自然课程,不同地方去体验四季的变化。
  青海湖自然旅行,在青海湖周边,设计一趟旅程,走访在地的保护者,了解他们做的保护工作,了解他们的生活。
   我觉得现在是家庭和个人理想结合在一起。现在面临人员的问题,市场的问题,资金持续性的问题,有很多很多挑战,大学里学的是国际贸易,同学非常羡慕我,说去那些地方也把我的孩子也带上吧。另外一个视角,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亲近自然,给城市家长一些反思,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参与到自然中来。

   【路堂在线】
    大家好,我的本名叫黄膺,刚刚主持人也有介绍到说我的自然名叫蒲公英。我是在四川成都,之前是在包括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在内的几家环境保护的NGO工作,大概有12年的样子。
    我一直是从事自然保护的工作,后来因为我自己有了孩子了以后,才慢慢地转向了自然教育,然后我觉得我走向自然教育也非常感谢我的孩子,她的名字叫做圆宝,我的女儿。说一下我的历程吧,在圆宝比较小的时候,因为我在NGO工作,那会儿经常会出差,加班也比较多,所以呢我们那会儿就搬回到成都的市中心,我父母家附近。然后我父母家住得离春熙路非常地近。所以我那会儿在圆宝比较小的时候,我是忽略了她对于自然的需求,我没有意识到她平时接触的氛围、生活周围的氛围当中,自然的元素非常地少。因为我的父母吃完饭以后要带她去散散步,逛街的话就带着推车,带他到春熙路去散步。而春熙路里面是人山人海,非常地热闹。她当时对很多的商场啊、超市啊,包括星巴克啊这些名字、logo,都非常地熟悉。所以可能她的成长经历离自然非常远,所以她的潜意识里在商场的店子里突然看到池塘边有小小的红蜻蜓在那里飞的时候,就带她看了很久。特别好看嘛,这个蜻蜓,她就觉得很像飞机。然后隔了几秒钟她就问我说:妈妈,你能给我买一只蜻蜓吗?我当时非常吃惊我就说没有卖蜻蜓的地方,我们买不到蜻蜓。然后圆宝就说沃尔玛呢?我说没有;她说伊藤洋华堂呢?我说也没有;然后她说宜佳呢?我说还是没有。她就连问了好几个不同的商场,不同的名字。

就在那一瞬间我就觉得说:原来我的孩子不知道蜻蜓是从哪里来的,然后他不知道来自自然的这些生命是我们花钱买不到的。所以我把那一瞬间视为我产生新的行动的一个感悟,带来我感悟的那一瞬间,我就开始反思我自己的工作。虽然我在做自然保护,但是因为一直是以做项目的形式来保护自然,所以其实是把自然我觉得我没有很好地思考过我和自然的关系,在那个之前,是把自然当成一个弱势群体,当成我们要通过项目去保护的一个对象,但是忽略了我们作为普通的人、人的个体,自然和我们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

我们在自然中是处于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所以这个事情就特别特别地刺激了我,我当时连夜在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的邮件里面、群里面发了一个叫做《一只蜻蜓引发的倡议》,然后当时我就提出倡议说,虽然我们在做自然保护,但是我们的孩子都离自然非常地远,我们能不能利用自己的工作便利,首先为我们自己的孩子创造一些接触自然的、和自然建立起连接的机会?所以这个倡议在山水内部的工作同事当中,引发了大家积极的参与,特别是那些有孩子的同事们。

我们当时在2010年的那个夏天,就第一次尝试做了一期小小山水设置吧,山水内部的有一些孩子,有一些外围我们工作的伙伴,把家长和孩子邀请到一起,然后做了那么一期夏令营。我想我可能走向自然教育的道路的话,可能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但是因为山水呢,它一直是一个更加关注自然保护而不是倡导做自然教育的机构,虽然慢慢地在内部关注自然教育的同事也越来越多了,以后就是山水在2012年开始,12年到13年的时候开始,我们一起启动了一个叫做自然学堂的这样一个项目。但是我作为个人来说,我这个越来越意识到我内心的意愿,不是想通过做项目的形式去亲近自然,我不想、不希望自己是一个项目的协调者,然后把各方资源汇集在一起,然后支持那些一线的实践者们。

我越来越明确说我自己个人就想成为一个自然教育一线的实践者,所以呢,后来我经过长时间的思考以后,就在2013年的春节左右就提出了。虽然非常舍不得山水,但是我非常明确我未来的道路是怎么样的,所以还是说那我就自己来成为一个实践者吧。当时在成都我正好有认识一两个朋友,他们在做针对儿童的不一样的艺术的教育。因为他们的艺术教育的课程里面已经用到了很多自然的元素,包括泥土、沙、水,然后还有就是包括石头、植物,所以我在跟他们讨论,说咱们还可以把课程做的更圆满,如果我们能够到自然当中去。所以后来我们就一拍即合说我们一起来把这个机构做成一个自然艺术工作室,把自然和艺术这两者结合在一起。然后从去年开始我们在策划一年四季的针对城市家庭的我们叫做四季自然课程,带领家长和孩子们去成都周边不同的地方去体验四季的变化,然后也同时开始尝试做夏令营。

我们去年夏天是去的青海湖,因为当时我在山水工作的时候呢,就是在青海湖周边,沿湖我们支持了很多不错的藏族在地保护者们。然后我觉得如果能设计一趟旅程,能够主持城市的家庭去了解这些藏族的在地保护者,而不是去走访景区。所以沿青海湖的所有的需要交门票、人山人海才能看到的那样的风景点,那样我们是不去的。我们去的都是这些在地的保护者们,他们自己所守护的家乡,他们的湿地,他们治沙的沙地,他们家乡的草场,我们是更亲近这些在地的保护着们,了解他们的生活,他们的自然保护工作。这个旅程的话也给我们去年的夏令营带来了很好的口碑。

我们今后也会继续地在青海湖及其他的一些山水曾经支持或工作过的地方,我会帮着去设计一些这样的自然旅程的线路,然后让更多的城市家庭能够通过自然旅行、自然教育的方式进一步地去了解自然保护工作。我自己现在就是觉得在探索的过程中很开心,就是因为我现在做的这个事情是很好的吧,我的家庭、我个人的理想结合到一起了,虽然我们自己还会面临很多很多各种各样的挑战,比如说人员的问题,人员不足,还有市场的问题,要持续地养活我们团队,会有很多的挑战。

但是我自己觉得非常非常地幸运和高兴,能够找到这样一条路,我周围的很多朋友他们也非常地认同我,就是勇于选择这样一条路。因为我其实大学的时候学的专业和自然保护、和现在做的自然教育都非常地不相关。我是学的国际贸易,但是就完全没有从事过国际贸易的工作,而我当时国际贸易的很多的同学,他们现在可能在金融的领域,银行啊、或者是在一些企业,但是他们都非常地羡慕我,所以他们都说,如果你要去那些地方的话,请把我们的孩子也带上吧。我也非常高兴我不光是自己身体力行,我也能给我周围的朋友,以及他们的孩子们提供另外一个视角,让他们去了解除了商业之外的,另外的有这么一群人,不管是做自然教育的,还是做自然保护的,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亲近自然,他们能够给这些城市的家长和孩子带来新的视角,让他们去反思自己现有的生活,以及去思考自己可能在什么方面可能更多地参与到自然当中来。我的历程大概介绍到这里吧。

以上是黄膺老师在路堂001期的分享,感谢西米和沙漏文字整理。
0 (7).jpg
湘潭大学雷锋公司环保协会腾讯、新浪官方微博:湘潭大学雷锋公司环保协会湘大雷锋环协对外交流群:131450194~~~沙沙漏漏沙漏~~~
 楼主| 发表于 2014-6-4 13: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路堂在线丨杜杰:职业生涯的第二次选择

0 (11).jpg
【西米导读】
  经历:大学环保社团,草根NGO的负责人,以前曾反对自然体验这种模式,济溪也发过一些帖子,与调研不相符。对晋青整个调整,我选择离开晋青。  
   有一个发小,学习状元,因为高考神经崩溃。我不赞同传统教育模式沦为考试机器,很容易让一部分人去崩溃。偶然间发现华德福教育,这种教育模式不错,后面的时候,觉得和我想要的那种模式一样。把请到壮壮来山西带了一期活动,成立山西绿芽,这个过程都在做自然教育,弥补现在的教育模式。
   现在是一个初学者,跟大家共同学习,坚决选择去做自然教育,传统教育是主食,自然教育相当于水果。

【路堂在线】
     简单说一下我的经历吧。我从上大学的时候开始做学生环保社团,直到09年毕业之后在山西的一个环保NGO做负责人,我一直做到去年的三月份。因为就是说在这个过程中一直都是做跟环境教育相关的事情。
    刚刚主持人提到说之前我是反对这种模式的。大家现在应该也能在济溪上看到我发过的一些帖子,当时在体验营出来的时候,大家都有不同的声音。那个时候确实我是持反对的,因为我觉得那样的跟我们的调研的那种绿色营是不相符的。所以说当时我也是有反对声音的。在去年三月份的时候,我所在的机构——晋青,因为理事会的调整,有从原来的学生组织过渡到社会组织,后来又觉得社会组织是不成熟,然后就向社会组织再转回去再做学生组织。这样的情况下,我选择了离开晋青。因为就是说回到学生组织再不需要专职了,所以说当时面临的是一个我的何去何从?
     然后本身我是师范毕业的,然后我就参加了教师的考试,我也考上了。考上之后呢,我去学校里面待了一个月,待了一个月之后,感觉不是我想要的那种教育模式。因为就像我代课。领导在说有一个模拟考试,有一个月考,然后必须得怎么怎么搞。然后上课的时候学生都是那种一个劲地做题,然后下课也是一个劲地在做题。当时我在想,如果这样下去的话,他们没得习题做是不是会成为我的一个发小?我的一个发小,我们从小一起长大的,然后在中考的时候,他考了我们当地最好的一个高中。然后因为去学校的时候,因为学习压力太大,最后导致他就直接就神经崩溃。
    所以说我后来在想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想就是去看以前的一些环保NGO,包括一些做自然体验的比如说自然之友啦,我会看一些网站。然后偶然间在网上看到华德福教育,然后我觉得,额,这种教育模式不错。然后我就在网站上大量去找关于华德福的教育。在这个过程中就是我发现了厦门自然体验培训营,还有云南在地等等这些做自然教育的机构。然后后来看了好多之后,我就觉得如果我要去做自然教育的时候,是不是就是跟我想象的那种教育模式相符?所以说后来我又紧接着跟壮壮聊,然后又把壮壮请到山西来,然后给我们带了一些活动,所以说从那个时候开始,我成立了“绿芽”自然教育工作室。
     其实我成立“绿芽”自然教育工作室一个很简单的就是说,第一我从05年开始在晋青从一个志愿者做到机构负责人之后,我觉得有一种情结就是我离不开这个圈子。第二个我本身想去做教育,但是说看到现在那种恐惧类的教育模式,我真的不适合。我想去找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就在这个时候,我觉得,额,其实做华德福的教育也挺不错的。最后我就觉得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自然教育,大家都在做自然教育。后来我在反思当年的时候,确实我在反对这个东西,但是现在发现这个东西真的可以去弥补一些传统领域内的一种教育模式。所以说我就最后决定我说我要去做自然教育,所以说在去年六月份的时候我成立了“绿芽”自然教育工作室。虽然说在去年六月份我们成立了,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现在也就是一个摸索的阶段。
     刚才前面三位老师在分享,我听了我觉得大家的经验真的很丰富。我们现在就是一个初学者,我们跟大家去学习,共同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地去成长。然后呢,我们现在去做这个东西的时候,为什么最后我坚持选择去做自然教育?
    其实前段时间跟几个朋友也在网上聊过,我觉得我们现在做自然教育是弥补传统教育的一种方式;另外呢,我们那天聊到,传统教育相当于是主食,那自然教育相当于什么?就是相当于水果。我们虽然每个人都需要去吃主食,但是他也需要水果。另外一个,我自己本身是师范类毕业的,一直想去做教育方面的工作,所以说这个跟自己的专业也有一定的关系。其他的话我们机构现在的朋友都是从大学生社团做然后参与的自然教育、自然体验的一些活动,后来我们出来,走在一起,一起现在在做事情。
     其他经验的话,也谈不上。这个就是为什么我从原来反对这个事,然后现在尝试去做这个事情。真正动我的就是那种传统的教育模式,会让一部分人、很容易让一部分人崩溃的。所以说我觉得这种在大自然中就玩耍就可以学习到很多东西,这种自然教育模式还是蛮好的。
0 (7).jpg
湘潭大学雷锋公司环保协会腾讯、新浪官方微博:湘潭大学雷锋公司环保协会湘大雷锋环协对外交流群:131450194~~~沙沙漏漏沙漏~~~
 楼主| 发表于 2014-6-4 13: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湘潭大学雷锋公司环保协会腾讯、新浪官方微博:湘潭大学雷锋公司环保协会湘大雷锋环协对外交流群:131450194~~~沙沙漏漏沙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4-6-8 07:47 , Processed in 0.052692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