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2259|回复: 2

[组织展示] 远离自然缺失 让孩子们亲近大地--云南在地自然教育中心

[复制链接]

70

主题

42

回帖

191

积分

溪流

积分
191

社区居民

发表于 2013-11-13 11:40: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aragraph]
云南在地自然教育中心
云南在地自然教育中心是一家非营利性机构,致力于自然教育实践,通过丰富的教育活动来启发青少年和成人对自然的情感与尊重,同时培养对周围环境的责任心和爱心。在地的几位主要发起人都有多年从事环境教育、生态健康、环保社区工作的经验。他们本身也热爱自然,热爱户外活动以及动手实践,希望把这些热爱传递给更多的人。其工作领域包括开发适合青少年以及成年人的自然教育活动或课程,定期不定期开展青少年及亲子、家庭周末、节假日活动,组织中、小学冬夏令营等。
s02865551130.jpg
来到大自然的怀抱。供图
s02865551147.jpg

自然教育,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颇显陌生的词汇。在百度百科中,自然教育给出的是这样的释义:解决如何按照天性培养孩子,如何释放孩子潜在能量,如何在适龄阶段培养孩子的自立、自强、自信、自理等综合素养的均衡发展的完整方案。
但这与王愉所在的云南在地自然教育中心推广的自然教育完全是两个概念,这里的自然指的是大自然,让受教育的对象融入自然,在自然中获得独特心灵感受的过程。让00后,10后的“宅娃”充分接触自然,从而远离“自然缺失症”带来的系列影响。
正如80后的小时候,玩泥巴,爬树才是他们的游戏,而不是电脑、iPad……
孩子接触大自然越来越少
在民族村,一位城里女孩捂着脸,反复尖叫:“蜻蜓!蜻蜓!”王愉在20米开外就听到了叫声,她来到女孩身边说:“别怕,它不咬人。”
云南在地自然教育中心主任王愉说出这样一段亲身经历,“现在孩子对大自然知道的可能更多,但接触得却越来越少”。今年在上海举行的“拯救‘自然缺失症’研讨会”上,所披露的“城市中的孩子与自然亲密度调研”问卷结果显示:高达51.42%的孩子从不或极少在节假日去公园游玩或参与其它户外活动。基于全国20省市的1307份有效问卷中,只有14.08%的孩子每周户外活动时间多于7小时,也就是日均达到1小时以上;同时,有40.78%的孩子每周花在看电视、上网、玩各种电子游戏的时间超过6小时。调研发现,孩子们户外活动时间随年龄增长而不断减少,每周超过7小时的比例,从0到4岁时的50%,降至13到18岁时的13.05%。
作为全球绿色资助基金项目协调人的闫保华曾对媒体表示,不可否认,今天孩子身边的“自然”相比父辈、祖辈缺失了不少。城市化,空气与水体污染、家长忙碌、学习负担繁重、电子产品依赖、安全事故防范等因素,都成为孩子与自然之间的壁垒。王愉认为,城市缺的不完全是自然,缺的是儿童、青少年、成年人与自然发生互动关系的过程。
与此同时,王愉和她所在的云南在地自然教育中心则把关注的对象锁定在6至16岁的儿童与青少年,希望重建他们与自然的关系。之所以如此,王愉认为缺失与自然的互动对孩子们生理和心理都会带来不健康的表现。“生理上,则表现为体质下降,平衡能力差”,王愉说,她小时候跳房子、跳橡筋,如今孩子们已经被电子产品包围,从长期来看,对孩子们的影响较大。“会造成对自然、对社会的认知不完全”,王愉认为,此外,心理上也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产生学习障碍,缺乏心理调节能力,以及抗挫折能力等。而这些,都需要通过集体生活来实现,通过团队活动体现出来。
“自然缺失症”的影响



正是看到孩子们与自然互动的缺失,2012年,王愉在昆明成立了云南在地自然教育中心。此前,王愉的经历也很丰富:1997年在大学期间创办云南最早的高校环保社团,云南大学唤青社,并担任首任会长和理事长职务。1999至2000年期间曾任昆明市武成小学“环境教育”课任老师及校外辅导员,从而开始了对环境教育的实践。2005年获福特国际奖学金资助赴美学习,2007年获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史蒂文分校环境教育硕士学位。
而4位全职人员中,培训主管全海燕是香港理工大学硕士,社工专业,中级社工师。擅长自然绘画、应用戏剧、书法篆刻,为民间组织、企业做体验式课程培训与开发,有丰富的培训和小组辅导经验。项目主管宋文莉是西南林业大学生态学硕士,大学曾加入环保社团清青社并担任副会长,研究生期间先后参与众多社会实践。此次基础上成立的云南在地自然教育中心则拥有了更多相关工作经验。
在成立云南在地自然教育中心后,通过自然体验的方式增加孩子们与自然的互动。因为在不少孩子身上,“自然缺失症”有所体现。尽管“自然缺失症”还不是一个医学术语,但它确实有一些“症状”。闫保华表示,自然缺失症可能导致儿童肥胖症、糖尿病、注意力障碍、抑郁症、视力退化、交流困难、阅读能力下降等。
王愉介绍,自然体验是体验者在自然环境中的生态体验,通过观察、游戏和记录等方式,让参与者全身心投入到大自然中,去领会自然的美好,带给体验者关于自我的独特心灵感受,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自然体验的精华在于,参与者在自然中充分体会喜悦、宁静,可以培养人们对周围世界的爱和尊重,也重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互动,进而以尊重、热爱自然的心,改变自己和他人的行为,积极推动自然生态的保护。
不同季节不同活动
王愉和同事们为孩子们设计了多种活动形式,如绘本阅读或故事分享会:适合低龄孩子,需要一定量的绘本,以及一些故事偶剧用的材料,还可以教孩子们演故事剧;自然手工:可以做自然拼画、叶拓,以及各种野趣DIY,可以适合不同年龄段孩子;自然记录:用文字或图画记录自然里的变化以及个人在自然中的收获和感受。可以同时锻炼孩子观察、写、画多种能力,提升他们在自然中的体验;园艺或农艺,如果场地适合,可以让孩子们体验种植,甚至自己种菜,可以与自然记录结合;传统孩童游戏:现在的孩子在孩童游戏上太退化了,70后、80后的各种户外团队游戏几乎已经不见了。可由成年人带孩子们一起来做游戏用具,再带着孩子来做游戏。
整个活动设计使用流水学习法,此套方法是美国自然教育家约瑟夫·柯内尔在领导户外教学多年后所归纳创作的一套户外教育、体验设计理论,在自然教育领域广受欢迎。云南在地自然教育中心一直使用该系统,用于一天或数天的户外体验活动,面对不同的季节、不同环境、不同群体,设计合适的体验活动。
刚刚结束不久的第三届千人徒步盘龙江活动中,也出现了云南在地自然教育中心和参加活动的孩子们的身影。
王愉说,那天,孩子们很快乐。“他们在路边的土堆里找到牛骨头,孩子们看见白鹭,发出欢呼。一个13岁的孩子在去秘密花园的小径上说,这好像是外公的苗圃,而最后真的在苗圃的尽头看见了外公。孩子们和家长们蒙上眼睛,在泥泞中走过小桥,走进秘密花园。还有一位博学的家长拔到一株臭铃铛,最调皮的孩子也放下手中的棍子,用铅笔拓印着树皮上的皮孔。”王愉说,孩子们和平时生活中的表现并不相同,有一个孩子在休息时、行走时,手里都一直在画着、记着她看到的植物。她说她看到孩子们的愉悦,以及因为行走,因为走近自然而带来的收获。
家长的角色体现
美国记者兼儿童权益倡导者理查德·洛夫所著的《林间最后的小孩》一书中写道:“在我们的家庭生活和学校,在我们生活的所有环境中,我们可以马上鼓励儿童与自然的重新结合。但是从长远来看,除非我们改变文化模式并重建环境,不然我们和自然的鸿沟将愈来愈宽。”
事实上,大城市不同程度“去自然化”后,自然缺失症同样或多或少发生在家长与教师身上。对于家长,可以从饮食开始,带着孩子去菜场而不是超市买菜,甚至去直接采摘;也可以从事阳台种植,与孩子一起观察和记录植物生长过程;当然,最好是周末踏青野营,选择更荒野的环境旅行。对于学校,除了把孩子带去户外,也可以把自然带进教室。
王愉说,其实这里体现出家长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因此在活动设计上,则有一个关于“爸妈的自然课堂”的活动,比如针对3岁至5岁的学龄前儿童,千万不要局限了小朋友的想象力。“比如说,小朋友看到树叶的时候,我们不应该武断地总结说‘这是绿色的’,应该让小朋友仔细观察树叶,绿色是否也有所不同?叶子上除了绿色还有其他的颜色吗?捡起不同颜色的叶子,让小朋友稍微做对比。”王愉说。
但是自然教育在很多人看来,还是略显生疏,因此,为了扩大更多的影响面,不断有后备力量补充,“自然导师计划”也在进行中。这个培养计划将会帮助参与者从一个热爱自然的人,成长为一个能够传递对自然的情感与尊重的人,从一个爱孩子的人成长为一个能够引导团队专注自然、体验自然以及爱护自然的人。

80

主题

1225

回帖

1万

积分

印度洋

积分
17778

社区居民最爱沙发积极参与奖

QQ
发表于 2013-11-13 21:26:35 | 显示全部楼层
睡苞谷太没创意了,用稻草搭房、铺床、建隧道才好玩

203

主题

3245

回帖

6万

积分

太平洋

积分
69540

社区居民最爱沙发优秀斑竹奖贴图大师奖社区明星

发表于 2013-11-13 21:37: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过刚好是躺在玉米地上剥玉米而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4-5-27 17:00 , Processed in 0.032272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